济南ok138cn太阳集团双热源联网供热 济南供热史上首创

发布时间:2015-11-17 13:17:31作者:济南ok138cn太阳集团

  围绕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形成“市域统筹,一张热网,多个热源,供需协调,市场化运行”体系的目标,综合考虑热源能力、管网配置和用户分布等因素,济南ok138cn太阳集团在学习考察、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大胆提出黄台电厂2号首站与东新热电厂双热源联网供热,这在济南的集中供热史上尚属首创。目前,所辖1700万平方米供热区域已实现稳定达标供热,为我市继续开展多热源联网供热模式奠定基础。

  加装双重保险不同热源互为备用

  多热源联网供热是大势所趋,可使供热运行的安全保障性大幅提高,实现热源的应急互补、互为备用,保障供热稳定。同时,还有利于节能增效,实现锅炉、热网的高效经济运行,便于热企统一调度,使全体用户享受到统一、规范的供热服务。在“一张热网”基础上,未来供热也可参照电力行业厂网分离、竞价上网的模式,实现多热源竞价上网,降低供热成本,更好地让利于民。

  目前,济南ok138cn太阳集团所辖黄台电厂2号首站与东新热电厂已率先实现双热源联网供热,这在我市尚属首创。若是某一热源出现事故,可直接将联网的另一热源调配过去,两个热源互为备用,保障整个片区的供热基本平衡,提高供热系统的可调性,实现城市供热的可靠性,进而保障城市供热的运行安全。

  作为多热源联网的首次尝试,济南ok138cn太阳集团为实现成功运行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提早筹划、多次调研及方案论证制定了有关方案。为保证联网顺利实施,该公司早早启动实验调试,10月15日即开始进行联网冷运调节,东新热电厂和黄台电厂2号首站先后于10月29日、11月4日进行了升温,利用短短两天时间,使整个联网系统达到热平衡状态,并具备达标供热条件。目前联网系统已稳定运行,供热温度达到额定工况,所有热用户已达标供热,标志着我市首例多热源联网成功投运。

  输配均衡热源最优方案节能运行

  通过合理分配负荷提高热源运行效率,多热源联网供热可以解决因单一热源供热半径过大引起的末端供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众所周知,供热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输送距离远近也会对供热带来一定影响。朝山街周边用户便是典型的末端用户,其热源来自于15公里外的黄台电厂2号首站。由于距离远,往往首端送出热源后,需要经过近10天的循环才能让末端用户热起来。

  今年黄台电厂2号首站和东新热电厂已实现联网供热,得益于此,距离相对较近的东新热电厂热源便可以更快地传送到朝山街周边用户家中。如今,从热源输出到末端的朝山街周边用户热起来,只需要不到5天时间。

  另外,多热源联网在节能降耗与防治大气污染方面也有明显贡献。黄台电厂2号首站与东新热电厂联网供热后,满足了1700余万平方米供热面积的用户需求,可使二环东路中继泵站停运,仅此一项即可节电约150万千瓦时,很好地实现了节能降耗和降低排放的目的。此外,借助济南ok138cn太阳集团建成的能耗管理平台,还可帮助找出最为优化的联网供热运行方案,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力度。

  探索智慧发展一张热网稳定供热

  推行多热源联网供热,需要一些新供热技术的支持。多热源联网供热,需要对辖区换热站同时进行参数调整,达到统一指标,实现整个片区的均衡供热,这在以前是很难做到的。而能耗平台的建设与完善,为多热源联网调节提供了集中远程监控、自动控制等必不可少的先进手段,是保证其顺利实施的基础。

  如今,智慧供热已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目前,公司东部城区有黄台电厂、章丘电厂、济钢余热、新能源等多个热源,想要推进全面多热源联网供热,仍需充分考虑周边热网布局,对“一张热网”统筹规划、统一部署,为东部地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经济、优质的供热服务。

  今年,随着济南ok138cn太阳集团“汽改水”收尾工程竣工,初步具备了济南ok138cn太阳集团所辖东部主要城区热源联网的管网条件。公司还大力推行了多种供热新技术应用,增大管网输配能力。下一步,公司将实现章丘余热和唐冶热源厂的联网供热,让多个热源连动起来。其中,唐冶热源厂供热片区今冬已改由章丘余热送暖,热源厂作为备用热源适时运行。本采暖季章丘余热合计供热面积约600万平方米,待整个项目完成建设投运后,可节约标煤用量31.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800吨、氮氧化物排放1300吨。

  随着热源整合及联网范围不断扩大,公司计划建设大型补水中心,使应急补水与正常运行补水分离,提高应急能力,并且能够充分保证水质以延长管网及设备使用年限。同时,探索供热运行技术、优化热源负荷分配,以实现智慧供热,确保供热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供热服务质量。
\

常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