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16载 一朝组“CP”,“聊热入济”项目上的“黄金搭档”
发布时间:2024-09-12 15:27:00作者:ok138cn太阳集团
编者按:
说起“CP”一词,大多人或许认为它只有情侣的意思。其实,“CP”作为英文单词“couple”的缩写,原意指志趣相投的人。近年来,济南能源集团为保障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深入开展“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实践活动,创新性提出项目“cp”管理模式,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建设方与施工方紧密合作,加强项目管理、提升项目质量、确保项目安全,为济南市“项目深化年”贡献能源力量。

“聊热入济”是济南市能源保供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民生项目,作为最先开工的“聊热入济”项目南线长清段,如今已进入冲刺阶段。
9月6日,记者走进“聊热入济”项目南线长清段项目部,入口醒目位置上的一块电子屏上写着“距离项目完工倒计时还有9天”。而在项目施工现场,济南能源集团所属ok138cn太阳集团高海光和济南能源工程集团李维伦正拿着施工图仔细地对照检查。
根据济南能源集团部署的项目业主方与施工方实行项目“CP”的要求,ok138cn太阳集团和清分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高海光和济南能源工程集团汇通公司副总经理李维伦这对相识16年的老伙计,组成“黄金搭档”,奔赴项目一线。
记者了解到,所谓项目“CP”,即济南能源集团为保障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让建设方与施工方形成紧密合作关系的一种工作模式。目前,ok138cn太阳集团有上百对项目“CP”,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互相扶持、互为补充,共同为重点项目的顺利建设“保驾护航”。

勇担重任
齐心协力助力“聊热入济”
聊热入济项目南、北两线总长度130余公里。其中,南线工程管径DN1400起于郝集电厂,途经聊城市茌平区、德州市齐河县、盾构穿黄至济南市长清区,出线输送至济南城区。
“南线共分为7个标段,我和维伦组‘CP’的项目就在盾构穿黄进入长清区至南线二号站的管网铺设工程。”高海光告诉记者,该标段于今年6月15日开工,预计9月15日完工,“这也是开工最早、完工最早的一处标段”。
长距离供热,铺设管网是重中之重。项目前期,为最大程度减少供热管网输送中的热量损失,两人带着项目部成员多次到现场勘查,研究可行方案,“从规划选址到制定施工方案,从现场核查到施工进场,每一处现场至少要跑五六次”。
而到了正式施工阶段,可以说,每一个步骤都异常繁琐,需要耗费极大精力。“我们有问题及时沟通、遇到重大节点数次商讨,从不同的角度互相补充,一起完善方案。”高海光和李维伦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虽然我们俩是甲方、乙方的关系,但都是能源大家庭中的一员,彼此间可以完全信任,减少了不必要的沟通成本。”
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如期完工,高海光和李维伦,一个负责施工方案的制定,一个负责具体的执行与落实。在两人的密切配合下,项目有序推进。
记者在现场看到,数根直径1米多的管网已经完成预制,工人们正准备进行最后的作业,该标段的施工也进入了冲刺收尾阶段。
业务尖兵
相识16载,一朝组“CP”
虽然高海光和李维伦是第一次组成项目“CP”,但他们早已是老相识。
今年44岁的高海光和48岁的李维伦,早在2008年已在工作中相识,由于年龄相仿,两人很快变成了朋友。“我们认识已经16年了,后来2016年因为工作调动,我去了济南能源工程集团,海光一直在ok138cn太阳集团。”说起过往,李维伦不无感慨。
随后的几年,两人在各自的领域完成着集团交付的一项项任务,也实现自身的一次次突破。高海光成功主持并完成了ok138cn太阳集团第一条长输供热管网项目——华电章丘电厂至济南市区的无补偿电预热长输供热管网;李维伦顺利完成了数百个项目的施工建设,还成功研制出第一批“剪刀式”液压支护,确保了一线人员的施工安全。
每当工作中遇到重要的节点,或是难解决的问题,两人总会通个电话,彼此鼓劲。高海光坦言,“聊热入济”项目是他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接手的最复杂的一个项目,“但是能和维伦再次并肩作战,也让我心里多了一份底气”。
“黄金搭档”
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每一次施工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对于“聊热入济”这样的重点项目,更是充满了挑战。
“施工进度管理是一项技术活。”高海光告诉记者,比如,进入雨季之后,就要考虑怎么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才能不影响施工进度,“‘CP’的好处很好地体现出来,维伦会根据天气的变化,提前准备好防雨布篷盖施工现场。”李维伦进一步解释,一方面,大雨过后现场至少要晾晒3—4天才能继续施工,而且场内湿度过高也不便于焊接;另一方面,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也可以防止土体水分过大导致管沟出现坍塌的风险。“我们双方密切配合,互相补位,通过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汛措施,不仅确保了施工进度,还保证了施工安全。”李维伦笑道。
更大的挑战在于管网的铺设上。今年4月份,在前期现场勘探过程中,高海光和李维伦发现,管网铺设无论如何都要穿越“石热入济”项目管线,采取哪种方式成为摆在两人面前的一个难题。
“当时,根据专家论证的方案,我们前后进行了10余次的讨论、推演,将可能的安全隐患提前考虑到,最终决定下翻9米穿越‘石热入济’项目管线。”两人相互补充说道,“为了降低施工难度,我们提前进行管道的预制,焊接完成之后再进行吊装,完成铺设。”目前,该项工作正有序进行。
紧张的工期、繁忙的任务,高海光和李维伦的工作时间被无限拉长,早晨披星而出,晚上戴月而归成了常态。这样的作息时间,让他们无暇顾及家庭。即便是周末,两人也坚持到项目指挥部、到施工现场调度工作,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我们也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差不多半个月回一次家,只是对家庭有所愧疚。”今年中秋节恰逢标段施工的冲刺阶段,高海光和李维伦打算把“假期”变“工期”,“越到关键时刻,越不能松劲,现在,万里长征只开始了第一步,我们还得继续努力前行”。两人笑道。
据了解,到2026年“聊热入济”南、北两线建成达产后,济南市将增加约1亿平方米的供热能力,可基本替代城区及沿线区域的燃煤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