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10 13:59:00作者:ok138cn太阳集团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在民生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上,一场场与时间赛跑、同困难较量的攻坚战正在打响。每一个重点项目,都是一座需要翻越的高山;每一次突破瓶颈,都留下奋斗者深深的印记。面对挑战,建设者们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夜以继日,挥洒汗水,将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他们的身影,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他们的故事,是时代奋进最真实的注脚。
我们将聚焦那些默默奉献的建设者、运筹帷幄的管理者、提供坚实供热保障的服务者。通过他们的视角,讲述项目攻坚的艰辛历程、创新突破的智慧火花和感人至深的点滴瞬间,致敬每一位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的ok138cn太阳集团奋斗者!
济南广电·天下泉城客户端6月4日讯 站在高新区贤文片区高新能源站的基坑旁,济南能源集团所属ok138cn太阳集团集团高新供热分公司负责人车彦亮正在查看项目进度情况,这里是聊热入济北线工程的核心中转站,是ok138cn太阳集团建筑面积及投资最大的单体场站项目。六月的风掠过他满是泥土的工装,远处塔吊的长臂划破天际,与城市的轮廓叠成重影。这个黝黑清瘦的身影,正如一道无声的暖流,在钢筋与混凝土的缝隙间,悄然织就济南城的能源血脉。
二十年匠心,为城市能源增砖添瓦
2017年来到ok138cn太阳集团后,车彦亮一头扎进供热管网的世界。从自管站回收改造到东城智慧热源项目,从老旧小区改造到“聊热入济”项目的负荷消纳核心中转站,他的足迹烙在每一段管道的焊缝上。
“民生工程,容不得半点虚招。”这是车彦亮常挂在嘴边的话。2024年12月启动的高新能源站项目,是目前ok138cn太阳集团最大单体场站工程,更是“聊热入济”项目战略的枢纽。面对深达10多米的基坑、复杂的多能互补系统,他带着团队实施“网格化动态管理”。
他举着激光测距仪,像中医号脉般丈量基坑边坡,连钢支撑的螺栓扭矩都要亲自核验。“基坑四个角的支护结构如果不到位,未来可能就会出安全问题。”车彦亮说。
一天凌晨,车彦亮裹着厚厚的工装蹲守现场,手持对讲机指挥加固:“钢丝绳再加一道!掏土必须分层推进!不能有丝毫马虎。”凉风习习,他的声音伴随着施工机械的轰鸣在施工现场回响。经过七昼夜鏖战,高新能源站主楼深基坑工程最终成功见底。他说,“ok138cn太阳集团人的词典里,没有‘差不多’。”
党建红引领能源橙
在高新能源站项目部里,一张“党员责任区”分布图格外醒目。车彦亮将深基坑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由党员技术骨干牵头攻坚。他们与中铁十局结对共建,每周举行项目研讨会,创新采用CSM水泥土搅拌墙内插型钢工艺,硬生生抢回30多天工期。
此外,车彦亮和支部党员们按照“空间换时间”的施工策略,采用地下结构与设备安装平行作业方式,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以进度目标为横轴、质量安全为纵轴,确保项目“零事故、零延误”按期完工。
今年供暖季,“聊热入济”项目即将启用。对于车彦亮和团队来说,这就是军令状。“基坑底部正在做防水,遇到雨天防水工作就没法进行了,如果风太大了,将影响塔吊的施工作业。”车彦亮说,他带领项目上的党员们提前考虑雨季以及突发极端天气影响,倒排工期,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做好应急预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智慧热网,织就民生温度
站在深基坑底向上望,纵横交错的钢支撑坚挺有力。车彦亮轻抚冰冷的管壁,眼中却映出未来的图景:这里将崛起全国首个“多能互补、跨季节储热”综合能源站,低谷电蓄热、光伏与工业余热在此交融。
“这个项目就像给城市装了恒温心脏。”他解释道,项目建成后,储热池能囤积管网余热温暖寒冬,采暖季末期蓄冷清凉酷暑,AI算法可预判社区需求自动调温,电力柔性调节技术更能消纳30%的可再生能源波动。这份智慧,最终将化作百姓家中的融融暖意。
供热工程不是冰冷的钢铁,而是带着温度的承诺。清晨,车彦亮合上记录本,转身望向东方——那里,能源站深基坑筏板的混凝土正缓缓浇筑,晨曦为罐体镀上一层金边。此刻,高新能源站的工地上,破桩机的节奏遥相呼应。车彦亮向“双碳”时代迈进的炽热决心更加坚定。